11月12日上午,山东禹城市向阳坡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配菜室内一派繁忙现象:工人有的在分拣蔬菜,有的为蔬菜贴膜装箱,有的担任转移。“今日要装100多箱,发送给北京、石家庄等地的超市、酒店。”园区担任人霍春亮说,如今,向阳坡的有机蔬菜已销往全国10余个省市,与北京家乐福超市、丹尼斯百货等200多个高端客户建立了长时刻合作。今年以来,销往京津冀的有机蔬菜合计5000吨,占总量的50%。
向阳坡示范园是禹城市有机蔬菜出产基地 ,2010年由禹城市伦镇大禹龙腾蔬菜栽培专业合作社出资3500万元兴修,计划规划6000亩,如今,栽培蔬菜3000亩,有黄瓜、西红柿、丝瓜等20多个种类。这儿的有机蔬菜有何共同之处,为何能进入京津冀商场,赢得消费者青睐?记者进行了深化采访。
瞄准京津冀需要出资
——有机蔬菜商场前景看好
霍春亮介绍,早在示范园建造之前,他就派人在京津冀等地进行了广泛调研,走访了超市、酒店等百余家,并经过经销商了解本地蔬菜出售、市民需要等状况。“如今大家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重视饮食健康安全,对蔬菜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请求:喜欢纯天然、无污染的定心蔬菜,大城市更是如此。东周丰源(北京)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石家庄天元每日鲜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有关担任人都和我拍了胸脯,说假如你能出产出有机蔬菜,咱们包销,报价不必担心。这促进我下定决心:走高端路线,栽培有机蔬菜。 ”
有机蔬菜是蔬菜产品认证的最高规范,不运用任何化学合成的肥料和药物,蔬菜口感要原汁原味,对园区环境有很高的请求。霍春亮请来省会专家选址,看看禹城终究哪里的土地最适合种有机蔬菜。经过3个多月的摸底检测,总算选定了伦镇太和村。
2010年7月1日,他与村委会签订了土地流通合同。向阳坡示范园距禹城市区20公里,近来的村庄也在2公里之外,园区三面环河、一面环路。“有机蔬菜栽培对土壤、水质、空气都有着严格请求,假如不合格,蔬菜质量难以确保,这么的规划形成了天然隔离带,让园区远离污染。而且这儿交通便当,往南三四里即是308国道。 ”示范园北区经理杨光说。
如今,我国社科院、山东社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也都相中了向阳坡这块“风水宝地”,将其作为试验基地。我国社科院院士李振声曾前来向阳坡指导,在品味向阳坡的黄瓜后拍案叫绝,说总算找到了小时候吃黄瓜的滋味。
蔬菜大棚成智能出产工厂
——物联网技能助力种出定心菜
记者随杨光到向阳坡智能办理中心观赏,在大屏幕上能随时调取各个大棚的现场画面,屏幕下方还显示出大棚内的温度、空气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6项目标。
杨光介绍,这个智能办理系统是上一年2月份向阳坡出资160万元,与省农业物联网工程试验室联手打造的。悉数系统由无线传感器、长途操控终端和信息办理途径构成,可经过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操作,完成移动通讯与物联网技能的深度交融。系统实时收集棚内温度、湿度等数据。“这些目标一旦超出正常规模,电脑就会宣布预警信息,并发送短信到技能员或许办理员的手机上,他们能够经过电脑、手机等对棚内设备进行长途操控。 ”
园区技能员桑志元通知记者,浇多少水、施多少肥、温度湿度如何……这些蔬菜成长进程中遇到的疑问,在智能办理系统中都有数据支持,精确到每株植物,可实时定量把关。以栽培黄瓜为例,人工施叶面肥时肥料操控不规范,因而黄瓜成长有大有小,卖相也欠好。而经过把肥料液化后自动滴管,肥料喷洒均匀且用量少,降低病虫害的一起,大大提高了蔬菜质量。
智能办理系统的功用不只是操控大棚,它还能给蔬菜长途看病。在栽培户张洪水的蔬菜大棚里,他把一片叶面发黄的西红柿叶子放在高清摄像头前,系统自动收集相片传入办理途径。50分钟后,他的手机上收到一条信息:置疑西红柿是灰霉病,一起还给出了详细防治主张。“咱们一向努力运用现代科技培养质量蔬菜,早在3年前就成立了山东向阳坡有机农业研究中心,先后申请了变频式微滴灌和蔬菜简易包装两项专利。 ”霍春亮说,新上这套自动化办理系统后,现有的3名技能员只需根据系统提示进行操作,轻轻松松就能种好菜、管好棚,提高了工作效率,出产本钱也大幅降低,仅灌溉本钱一年就节省了4万元,一起病虫害发病率显着降低。
每个黄瓜都有“身份证”
——建立产质量量追溯系统
今年初,向阳坡示范园还建成产质量量追溯系统,从选种、育苗、栽培、采收、包装、配送,每个环节都能以视频方式按需呈现给消费者。在配菜室内,杨光拿出手机,扫描一下蔬菜包装上的二维码,用什么样的种子、栽种日期、办理者、采摘日期、采摘者、配送车辆都能查到。
在2号有机黄瓜棚,记者看到入口处的柱子上挂着一本耕耘记载。“这能够说是蔬菜日记,用来记载蔬菜天天的成长进程。 ”杨光说。翻开耕耘记载本,记载人一栏里填写着郭秀荣,定植时刻是2015年8月1日,棚号是2号,种类是黄瓜,11月12日的记载内容是修秧,当天早上记载的棚内温度是14摄氏度,中午是15摄氏度。“记载天天的耕耘组织,呈现疑问便有迹可循,更加便于田间办理。 ”
耕耘记载本,记载着一棚黄瓜自育苗到采摘每一天的成长状况,每一次上肥都要记载好时刻、上肥种类、办法,直到棚内最后一根黄瓜下架。“在这种精细化办理基础上,咱们建立了产质量量追溯系统,在餐桌上假如呈现疑问蔬菜,可直接追溯到这种蔬菜所产大棚。经过天天的耕耘记载,就能找到疑问终究出在哪里。 ”桑志元说。
工作农人变成园区主人
——最大程度调集栽培积极性
“我上一年底承揽了3个大棚,按照规范栽培黄瓜和丝瓜,如今丝瓜收成了3次,黄瓜还有几天也老练了,一年下来平均1个棚的收入能到达5万元。 ”45岁的栽培户徐登伦说。
徐登伦上一年12月得知向阳坡示范园对外承揽大棚的音讯,当即来到园区,以每个棚10.8万元的承揽报价签订了合同,期限为14年,变成园区工作农人。
向阳坡示范园经过多年探索,实施“工业园区+工作农人”的办理形式,由园区一致拟定出产计划、一致供给农资、一致技能规范、一致产品认证、一致指导效劳、一致加工出售的“六一致”办理;由菜农经过承揽等方式办理大棚,担负必定的房钱、承揽费和办理本钱,并定时对他们进行训练。“曾经园区是合伙式办理,雇人干活。办理人员操心不说,还呈现了工人工作效率低一级状况,经营一度陷入困境。如今大棚悉数承揽给工作农人,许多人拖家带口住在大棚,底子不需要监督,效益还成倍提高,咱们只在提高技能效劳上多下功夫就行了。 ”霍春亮说,园区具有老练的技能和出售途径,但是不必化肥,不必除草剂,有必要用人工除草和物理防治是有机工作最基本的操作思路,用工本钱会越来越高,这一形式恰恰完成了园区与工作农人的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