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对民族乳业的振兴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再度表明中央对中国乳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此次行业齐聚浙江“谈乳论道”,一方面体现出业界对乳业复苏的坚定信心,同时也为行业整体的转型发展准备好充足的动能。蒙牛集团执行总裁石东伟在论坛上表达了“打造世界级中国乳业品牌”的决心,他同时表示,只有整个行业、企业、社会协同发展,秉承“共建、共赢、共享”的理念,植根中国,放眼全球,中国乳业才能迎来更加辉煌的未来。
论“品质”:全球智慧夯实乳业基础
浙江不仅是一个乳制品消费大省,同时也是乳制品企业的集中地。过去几年,浙江乳业在本地龙头乳企的带动下加快促成转型升级,同时也迎来了蒙牛等国内外知名乳业品牌的先后进驻。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变的过程中,成为中国乳业夯实品质的一个缩影。
对于关乎国计民生的乳制品行业来说,品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度量尺”。蒙牛作为中国第一家将乳制品销售到国外的乳企,在其国际化的进程中,不断打造世界级标准的中国乳业品质。通过与丹麦Arla Foods合作,蒙牛以国际化的牧场管理经验有效提升国内奶源品质;与新西兰AsureQuality合作,在国内率先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食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覆盖到牧场;与法国Danone合作,把国际先进的低温产品研发技术和工厂运营管理方法落地到中国。一系列“国际标准”的落实,让蒙牛在国内乳品品质的重塑上,展现出领先的示范性和绝对的话语权。
在蒙牛等国内领先乳企的带动下,中国乳业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安全品质上升至历史最好水平,整体产业面貌焕然一新。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行出口内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的“三同”工程中,蒙牛等国内大型乳企先后通过了“三同”认证,意味着将有更多的中国乳制品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相同的质量水平,有业内专家表示,这对中国乳业市场扭转消费观,重铸消费者信心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论“创新”:内核驱动智造乳业未来
在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建设下,乳制品行业已经完成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实现了质的提升。正如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分析指出,当前我国乳业的主要矛盾不再是质量安全问题,而是发展问题。
中国乳企正在通过不同方式破解发展命题,完成自我更新的进程。在蒙牛看来,技术与智能化推动的行业创新升级代表着乳业最具潜力的未来。去年,蒙牛第57家工厂落户浙江金华,作为该集团信息化、节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单体车间,蒙牛通过国际化的生产线布局以及高度数字化的运营和品质管控系统,严格把控产品的安全品质和营养标准,探索乳业“智能化制造”的转型路径。
而针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消费快速升级带来的巨大挑战,蒙牛在快消品发展的传统思路中,不断加大互联网思维模式。近期蒙牛与阿里巴巴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基于阿里的大数据平台优势与蒙牛多年的乳品深耕经验,面向更年轻的消费族群,共同开启互联网乳品规模、个性订制的新时代。石东伟表示,与阿里的全面合作不仅是销售渠道的拓展,更是全面接轨新零售和大数据应用。以此为契机,蒙牛以及中国乳业将更加系统地应对全新消费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创造更精准的消费场景和更多元的市场需求。
论“发展”:构建全球范围的“乳业共同体”
得益于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启发,近年来,蒙牛以“牧场主大学”项目作为先期探索,持续带动产业链上游向数字化、现代化、科学养殖模式集体转型。尤其将从Arla Foods等国际乳业巨头引进的牧场管理体系进行本土化落地,制定了中国首部牧场标准化操作规程SOP,并面向合作奶农和牧场推广更适合国内养殖环境和发展现状的管理技术与经验,把一个企业自身的实力优势转化成了全行业的发展动力。
随着中国乳业在整体规模、发展质量、社会贡献等各方面都得到迅猛发展,在全球乳制品市场中,中国也逐渐作为重要的新兴市场获得国际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契机下,蒙牛更加深入地与海外资源进行对接和整合。蒙牛新西兰雅士利奶粉工厂落户“一带一路”南线的新西兰,打造特仑苏新西兰专属牧场,同时控股澳大利亚知名的原奶处理及乳制品加工企业Burra Foods;在“一带一路”的北线,白俄罗斯乳制品龙头企业Meat & Dairy公司已经与蒙牛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深化中国乳业与周边市场的联动效应。
《人民日报》近期在《砥砺奋进的五年》专题文章中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这5年,是中国奶业打翻身仗的5年。”民族奶业迎来了全面复兴的新时期。石东伟发言中也引用了这一观点。无论是从打造国内产业链协同,还是推动全球资源的高度融合来看,蒙牛都可以被视为共享型的乳业格局的重要的“链接枢纽”,以其为原点,“乳业共同体”的概念从中国本土延伸到世界范围,这不仅将为中国乳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奠定坚实根基,也将发掘更广阔的全球乳业市场空间。
石东伟表示,“作为肩负国人营养健康使命的乳制品行业,理应携手并进,加速构建‘乳业共同体’,全力打造世界级的中国乳业品牌,让乳业为全人类的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