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王 热搜: 2014    安全  展会  种子  五常大米  超市  食品展会  北京有机食品博览会  北京食品展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快讯 » 正文

中国汽车市场结束“三连降” 2022年销量有望同比增5%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20   浏览次数:239
核心提示: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三连降的下滑趋势,车市终于翻红。与此同
 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三连降”的下滑趋势,车市终于翻红。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猛增,自主品牌力压合资品牌,却依旧要克服“缺芯”难关。
  “随着芯片市场调节机制逐步发挥作用,以及在政府、主机厂和芯片供应商的共同努力下,供应短缺正逐渐缓解。届时,汽车供给能力的释放,将成为2022年汽车市场增长的积极因素。”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预测。

  2021汽车产销止跌回升
  2021年,一季度由于同期基数较低,汽车市场同比呈现快速增长。二季度增速有所回落,三季度受芯片供给不足影响最大,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四季度明显恢复,好于预期,确保了全年稳中有增的良好发展态势。
  我国汽车产销稳中有增、止跌回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1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生产与销售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3.8%,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其中,乘用车产销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同比增长7.1%和6.5%,同样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下降趋势。
  乘用车市占率接近历史最好水平。2021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1%和6.5%,增幅高于行业增速3.7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在国内强大的消费市场促进下,中国乘用车市场已经连续7年超过2000万辆。
  中国汽车品牌持续“品牌向上”。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份额44.4%,上升6.0个百分点。车企方面,2021年,上汽、长城、长安、奇瑞、比亚迪、东风、一汽、广汽等中国传统品牌乘用车销量均实现两位数增长率,而造车新企总贡献94.7万辆的销量,同比增加215%,其中,蔚来、理想、小鹏、合众等企业的销量增长率高达三位数。
  针对国内市场,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乘联会”)数据显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依然稳居全年销量前三,但三家车企均同比下滑。凯美瑞全年销量超过雅阁,成为2021年度最畅销的中高级车。比亚迪成为自主品牌中2021年增速最快的品牌,全年销量超过72.37万辆,同比增长73.5%。吉利汽车2021年总销量则突破了132万辆,其中“星”字辈产品2021年总销量超过了21万辆。长城汽车2021年共销售新车128万辆,同比增长15.2%,连续六年取得年销破百万的成绩。
  新能源汽车销量连续7年全球第一。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新能源汽车全年产销两旺,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占有率达到13.4%,高于上年8个百分点。从3月开始月销量超过20万辆、8月超30万辆、11月超40万辆,到12月已达53万辆。新能源车市整体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
  在1月12日举办的2021年汽车工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用“三个快速”、“一个优化”形容新能源汽车的全年发展,他表示,除了产销规模,质量品牌也快速提高。数据显示,纯电动乘用车平均续驶里程从2016年的253公里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里以上,消费者质量满意度与燃油汽车持平,中国品牌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占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总量的74.3%,多款车型月销过万。
  芯片供应紧张形势有所缓解。2021年以来,芯片短缺逐步蔓延至汽车、手机、消费电子等终端行业。受芯片紧缺影响,多家知名汽车厂商因芯片供应不足被迫停工、减产,提车晚、交付量下降成为全汽车行业痛点。
  “这一轮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因素很多,既有芯片产业自身的周期性影响,也有新冠肺炎疫情、生产工厂火灾等一些突发性因素。”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司长王卫明表示坦言。据其预测,当前全球主要芯片企业已经在逐渐加大汽车芯片生产供应,新建产能也将于2022年下半年陆续释放,预计2022年汽车芯片供应短缺情况将会逐渐缓解。
  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实现历史性跨越。中汽协数据显示,按照整车企业出口统计口径,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201.5万辆,同比增长1倍,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提升3.7个百分点。“近十年来,中国汽车出口一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2021年首次突破200万辆,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迈入全球化发展新阶段。”付炳锋坦言。
  在其看来,在汽车出口数据亮眼的背后,汽车企业直接投资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汽集团、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中国车企在海外布局建厂,支撑了中国品牌在海外落地生根,并为未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中国车市有望同比增5%
  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
  付炳锋预测,2022年我国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到2750万辆,同比增长5%左右,继续保持增长。其中,乘用车为2300万辆,同比增长7%;商用车为450万辆,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车将达到500万辆,同比增长42%,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18%。
  在其看来,有五大利好因素支撑持续稳增长局面:一是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保障了汽车市场持续增长;二是汽车市场潜力巨大,需求依然旺盛;三是疫情防控措施常态化,由疫情带来的市场影响逐渐减弱;四是伴随芯片短缺逐渐缓解,汽车供给能力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五是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旺盛,进一步推动汽车销量稳定增长。付炳锋判断,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占比20%的规划目标很可能会提前实现。
  而在近期召开的“2022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上,多位专家也表达了对2022年车市的积极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认为2022年车市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的判断。他表示,在不出现大的经济波动的前提下,2021年四季度开始的乘用车降幅收窄的情况可能会形成发展趋势。但是,2022年一季度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明显的市场增速回落过程,这主要与同比基数变化直接相关。但从下半年开始,增速会缓慢回升,整体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2022年汽车销量在2700万辆左右,同比增速约3%~5%。
  国外品牌加速转型的同时,2022年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实现品牌向上的突破?对此,中汽协轮值会长、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分析,通过这些年长足的发展,主流中国品牌技术能力已经全面构建,从整车、车身、底盘、发动机、变速器,包括自动变速器,都已经完全具备了自主的研发能力。
  “加速向智能、新能源、低碳、出行服务、科技公司这样的一些特征去转型,这是行业发展的新趋势,产品上要加快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轻量化方向发展。能力结构也要重塑,软件定义汽车成为新的趋势,未来的汽车称之为“新汽车”,即大型移动智能与计算终端、多功能移动空间、数据采集载体、新型的储能单元。可以预判,汽车产品正在转变为‘智能平台产品’,或可称为‘汽车机器人’。”朱华荣说。
  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混战将更加激烈。瑞银数据显示,到2025年,预计中国电动汽车销量将达到700万辆,较2021年增长2.3倍,渗透率有望超过30%,2020~2025年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为42%,市场混战将更为激烈。
  据瑞银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分析,2021年,汽车行业虽然面临着“缺芯”问题,但这只是暂时的,更持久的问题将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既有传统的钢板、铁、铝、铜等,也有用于燃油车生产、制造的稀有金属,而电动车材料中包括锂和钴等材料上涨更为明显。
  另一方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在逐步摆脱对补贴的依赖。据其预测,芯片短缺问题缓解带来的供应端增加,2022年车市可能会从2021年的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从而导致成交价格下滑,甚至不排除价格战的发生。
  2022年1月,合资股比的闸门打开,一场旷日持久的“博弈战”正在国内汽车市场上演。业内普遍认为,合资股比放开不会对国内汽车市场形成较大冲击,但会导致市场竞争更为激烈。对此,中汽协助理秘书长许海东表示,“从市场竞争角度来说可能会更加激烈,如果合资股比放开,各方会根据自身利益做一些调整,因此未来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更多汽车产业配套政策将进一步调整,更多刺激汽车消费政策也在路上。在1月18日召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2022年度工作会议上,工信部表示“正在研究新能源汽车后续支持政策”。会议强调,2022年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要为扩大消费、稳定工业经济做出新贡献。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编制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尽早研究明确新能源汽车车购税优惠延续等支持政策。
 
 
特别声明:①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品牌食品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取得授权后转载。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品牌食品网)”的信息,均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仅供网友学习参考使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著作权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无意侵犯版权,如有侵权,请速来函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 ※ 联系QQ:2408931033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报价 | 使用指南 | 使用协议 | 收款码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京ICP备2021003644号-24
展开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