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上争支持,高位推动促发展。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常态化研究“双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等教育议题。出台《丰都县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成立由县委宣传部、县市场监管局等16个单位(部门)组成的“双减”工作专项协调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专题例会,统筹推进“双减”落细落实。二是优化发展环境。出台《丰都县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具体措施》,制定学校教学常规、教学质量等4个评价改革子方案,刊发学习材料8期,受众6.6万余人;开展专项清查3次,督促整改问题校均3个,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为“双减”落地营造出良好环境。三是实化经费投入。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切实提高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水平,2021年教育投入GDP比重达4.99%,实现“两个只增不减”。近年来,建成融智、水天坪、琢成及民办同文学校,新增学位1.3万个。持续巩固拓展义务教育资源,提升教育支撑保障能力。
对下抓督考,指导带动保落实。一是全方位督导。坚持将“双减”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聚焦关键时段,40名责任督学严格执行“月月督查”制度,采取“校园巡查、问卷调查”等多形式到校入班实地核查,累计查找并整改共性问题20余个,印发通报5期,全力规范学校“双减”工作。二是全过程监测。严格落实《丰都县“双减”和“五项管理”监测实施方案》,面向4至8年级学生、在岗教师、学生家长等群体,动态专项开展质量监测。三是全覆盖考核。制定《“双减”工作和“五项管理”考核细则》,组建7个专项考核小组,采取“线上+线下”联动考核模式,对全县学校“双减”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年度综合考评,确保工作能落地、见实效。
对内强主体,创新驱动提质量。一是抓载体。围绕学生素养、课程内涵等7大工程、18个项目,深入实施“质量提升”五年行动,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评选表彰义务教育阶段先进学校55所,预警学校41所,有效激发学校“提质”活力。二是抓服务。70所学校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覆盖学生5.13万人,构建“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体系,搭建“校内选聘+校外补充”师资补充机制,累计开设课程50余门,家长满意度达97%。建立健全作业管理细则和校内作业公示制度,将作业设计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和教研体系,探索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实践作业,全面压减学生作业总量,学生日均书面作业完成时间缩短50%左右。三是抓项目。加快推进幸福小学、龙河东中学等学校新建项目,大力引进重庆谢家湾学校、西大附中等名校到丰都办学,持续增加优质资源供给;建立12个教育督导责任区(学区)和城乡、初中等教育集团,统筹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安排城乡教师交流轮岗314人,力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对外严治理,协调联动优环境。一是从严审批机构。联合县市场监管局等单位(部门)、乡镇(街道)召开校外培训治理工作联席会4次、专题会8次。自2021年5月,全面停止审批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同时按规定停止审批3~6岁学龄前儿童及高中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二是常态规范整治。联动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等部门,累计开展专项执法检查32次,出动执法人员130人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223所(次),查处问题机构22家,取缔非法机构5家,集中清除户外广告62块、违规招牌20块,面积近300平方米。三是强化资金监管。丰都县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建成投用,完善资质、收费、课程、班次、教师等基本信息录入管理,对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实施“第三方监管+风险储备金(即最低余额)”穿透式监管,并将资金监管情况及时在县政府官网公示。全县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纳入账户监管,有效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