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安全问题形成的诱因市场机制受阻诱发食品安全问题
市场机制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受阻,影响了食品安全。首先,市场价格机制受阻引致食品安全问题。价格机制在市场机制中居于核心地位,而食品是受政府管价格制的“重点区”。食品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食品的价格也是普通民众和政府都非常关心的内容。食品支出是居民日常生活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7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0.348。食品支出仍占居民消费支出很大一部分,政府也通常因此会对食品价格进行上限管制,企业会因此改变其行为策略:一方面改变产品包装,如通过改变产品包装及品类来规避价格管制;另一方面,降低产品质量水平,缩减相对成本以应对价格管制,企业通常会选择在民众肉眼难以分辨的质量方面进行成本缩减。其次,市场竞争机制受阻也引致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竞争机制的优点在于“惩恶扬善”,在奖励机制与惩罚机制约束下,食品安全能够较好得到保障。在竞争不充分条件下,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就无法有效发挥约束作用。人们对商品的购买是一个“用钱投票”来奖励企业生产的过程,由于信息不对称,人们无法有效识别“高质量”的食品,因而无法通过购买行为奖励厂商,供应商无法因提供“高质量”食品获得额外经济利润,奖励机制受阻了。同时,现有监管机制下,即便企业被发现提供“不安全”食品,面临的经济处罚也通常较小。与提供“不安全”食品的成本节省和获取利益相比,事后的惩罚明显不足,提供“不安全”食品反而成为既定约束条件下企业的理性决策。因此,竞争机制无法发挥作用也导致了食品安全问题。
不合理产业组织结构也影响了食品安全。食品行业通常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属于比较分散、竞争相对充分的产业。在这样的市场结构下,企业创新不足更容易面临低水平价格竞争,而价格竞争最显著的导向就是成本降低,质量降低是成本降低的一个外在表现。食品产业的进退出壁垒都非常低,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产业组织特征。食品行业进入壁垒通常比较低,固定资产投入较小,技术水平要求较低,对企业最小规模要求也不高。食品行业的退出壁垒也较小,资产专用性程度低,企业转产相对较容易。在这样的产业组织结构下,质量控制水平相对低的小企业往往采取“打了就跑”策略:一旦食品行业出现正的经济利润,大量小企业就涌入市场赚取经济利润,等行业利润为零又立刻退出。这种策略下,企业难以在食品质量上进行长期投资,食品安全变成了潜在忧患。声誉机制失效潜在威胁食品安全。企业的声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出于对企业声誉的信任,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的搜寻成本会大大降低。
声誉机制要发挥作用,最重要的是声誉损害必须要付出代价。现实中许多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以后,厂商声誉受损,但并不没有为此支付高额的代价。品牌是企业声誉的重要内容,也是产品质量的象征。对企业来说,品牌是一种权利。为了让自己的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区别开来,企业会注重对品牌的培育。在品牌可以得到有效保障、不被随意复制的情况下,生产“高质量”的产品是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相一致的,因此品牌声誉约束下的企业行为不会衍生食品安全问题。当前,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不健全,企业品牌维护成本非常高。而小企业利用大企业积累的品牌声誉进行食品制造和销售,对声誉高品牌的非法利用则成为低成本、高收益的行为方式。若无法保护品牌声誉,品牌被非法利用也得不到相应处罚,这也将蕴含着巨大的食品安全问题。